owl
【COVID-19】居家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

2013年9月4日

【SNG連線】台北設計之都 友善智慧工作坊 (2013/09/04)

實在有點害羞,但感謝文化局設計之都辦公室的邀請,小編今天以專家的身分參加「友善城市設計工作坊」,同樣受邀出席的專家還有:


雖然覺得超心虛跟其他大咖專家們擺在一起......但一整個早上實在收穫滿滿啊啊啊!跟大家分享一些現場第一手資訊!



▲工作坊中,我們被帶領利用便利貼等即時文字化、圖像化所有idea。

Part 1工作坊命名&活動宗旨】

題名為「交換劇本:你的脆弱時刻 我的友善智慧」,五個專家參與者要各自設計一套弱勢者的【困難生活劇本】跟【改造後的便利生活劇本】。而弱勢者的設定限定為:健康狀況暫時性受影響者,車禍上石膏約3-6個月、等待眼角膜移植的病患、甚至是孕婦。


Part 2工作坊流程】

  • Step1  設定主角背景、病況。
  • Step2  分別發想「主角」&「照顧者」一天中會碰到的困難及解決方式;每個過程產出的概念都會進行文字化跟圖像化。
  • Step3  上台分享。

步驟看起來簡單,但發想過程中,有大量的設計工具與流程運用,例如會有幫手協助把情境挖深拉廣、跟我一起討論,也會有2-3位助手幫忙製作文字化或圖像化的紀錄;過程中也大量使用post-it即時留下各種瞬間想到的idea

主辦單位應用劇本實驗室會將這次工作坊的產出,簡稱【友善智慧】,包括上述資料跟後製的逐字稿,轉化成【工具】(這部分概念我比較不清楚,是哪類的工具),再交由下一次的工作坊發想出【友善智慧的應用】。

我個人覺得,這次工作坊比較像背景資料累積、問題蒐集,下一次就比較是focus在解決問題;而整個過程的idea、工具、劇本都會透過數位時代等合作媒體傳播。(這是為什麼今天只有五個參與者的工作坊卻有這麼大陣仗錄影攝影陣仗)

Part 3 資訊分享】

成果分表時幾位前輩都提了很多身障者設計上的小撇步,這部份有機會再另外分享,這邊想特別寫一下多扶執行長分享時提到的「年青身障者的需求缺口」。小編自己沒聽過這樣的分析,聽完後覺得頗有見地,分享給大家:

1.「年輕身障者」,尤其是「原本身體健康」突然發生車禍等原因成為身障者的族群,目前有一塊很大的需求缺口尚未被滿足。

2. 所謂未滿足需求,包括:

(1)輔具需求
不接受一般的輪椅,希望購買外觀較好看的輪椅,例如運動型輪椅這種(但此種輪椅安全性又較差)。台灣目前尚無廠商願意為這類需求開新的設計、進行新款的生產。

(2)社交互動、資源互通有無的需求(病友協會等)
線上的基金會、病友協會的運作比較制式、老化,尤其缺乏數位的運用;多數年輕障礙者皆曾嘗試加入協會,但都不會願意留下參與,遑論協助組織運作及管理。

(3)數位應用
如體感復健等應用,對年輕的障礙者來說需求、吸引力都比一般障礙者來的高。

(4)轉職需求
年輕人成為身障者後,其實本身仍有許多技能可以生存,例如電腦能力等,但現行政府的轉職訓練僅提供按摩、打鑰匙此類訓練,轉職訓練及第二專長的培訓資源跟想像亟待改進。

3. 此族群的消費習性:原本是健康的年輕人,擁有「願意花錢」的習慣,且願付價格高。


4. 其他:喘息旅遊照護(帶著病人旅遊5天,最後11夜可將病人交給專業照顧機構,讓家人達到真正的喘息跟放鬆;這種模式在日本很普遍,但台灣尚未出現)app的計數服務(無障礙餐廳app只可查詢「有/無」無障礙桌次,但無法告知此桌次是否已被訂走,在中秋節等熱門訂位時就容易出現去了但撲空的狀況)



 ● 站長後記 ●

一個上午體驗學習了設計發想的流程與工具,也有幸認識了許多令人尊敬的照護界的大前輩們,真的是太幸運了!

從今天五位專家身上也可以看到:身障者、照顧者、身障服務提供者,分別可以觀察到的面向都是不一樣的,唯有將不同視角拼湊起來,才有可能真正完善弱勢者的友善環境吧。


      ▼想看更多站長的SNG連線?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