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
【COVID-19】居家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

2013年3月31日

【心理】臨終關懷:如何「接受」家人臨終?

在《同理心專文》中海豚灣分享了陪伴生病家人的方式;但,如果是已走到人生最後一哩路的「臨終病人」呢?身為家人的我們,還能做什麼、說什麼,讓病人好受一點,也讓自己不留遺憾?

非常、非常感謝海豚灣,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這系列站長編輯校稿時,心情也好沉重,謝謝海豚灣的勇敢,把哀傷轉化成文字、傳遞給更多需要的病人家人們,幫助我們一同面對即將過世的家人:




    《臨終關懷》面對家人即將死亡的心理準備


             作者 / 海豚灣
             編輯 病後人生
     
    我們家是長壽家族,阿公、叔公、姑婆那代幾乎都活到近90歲、100歲才辭世,我姑婆仍然健在,今年101歲。因此當醫師跟我說:我爸爸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癌細胞擴散、藥石罔然時,我怎麼都無法接受我爸才60歲就要死了。在我的未來憧憬裡,我爸爸應該可以像阿公那樣活到近90歲,至少得享受過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家庭幸福之後,才能毫無遺憾地辭世,可是,我爸居然只活了60年就離開!!!!

    別說我爸爸本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連我們這些孩子都無法接受!!!尤其關係越親密的家屬,越沒有辦法接受病人即將離去的事實。


     Part 1 >> 家人臨終時,你將會有這些情緒:悲傷五階段

    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übler-Ross)曾經提出「悲傷五個階段 」的理論,她認為失落的悲傷反應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及接受。

    • 否認:「不相信這是真的」、「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定是在作夢~幾乎所有的當事人都會否認,而且不只在初期出現,日後也會反覆發生,不願意相信家人即將死亡的事實。 
    • 討價還價我如果對他好一點,也許他就不會這麼早死去」、如果我再多關心他一下,他就不會生這麼重的病~當事人會認為自己如果表現好一點,或許就可以避免死亡的發生。 
    • 憤怒為什麼我的家人這麼年輕就要死了」、為什麼他捨得拋下我離開人世~面臨親友死亡的當事人會對自己的遭遇感到憤怒、抱怨。 
    • 沮喪我的家人死了,留我一個人該怎麼辦」、「沒有了家人,我該怎麼活下去」~當當事人不能再否定事實時,生氣與憤怒很快地將會被沮喪所取代
    • 接受我的家人真的離開我了,他再也不會回來」~如果當事人有足夠的時間,且能得到某些幫助以度過先前階段,將可以達到既不沮喪亦不怨懟的接受階段。

    以上五個階段的反應都是正常的,而且也是面臨家人死亡必經的悲傷歷程。但五個階段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面對悲傷的情緒有所不同。有些人自我調適良好,可以盡快進入接受事實的階段;有人可能自始至終都不願意接受事實,一直停留在否認或是憤怒的階段裡走不出來。如果我們能妥善引導悲傷情緒的紓解,那麼即將遭逢喪親悲痛的人自然能夠很快地進入接受的階段,並且逐漸走出喪親的傷痛。

    那麼,我們該如何妥善引導悲傷情緒的紓解以及預先做好心理準備呢?


     Part 2 >> 七個方法,面對悲傷五階段

    走過喪親的悲傷歷程之後,我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認為家人可以透過以下幾點準備與調適,讓自己能夠逐漸放下「捨不得病人離開」的執著,勇敢面對與接受事實。



    1. 重建自己面對死亡的態度

    對死亡存有恐懼,是因為我們對未知世界以及死亡過程感到害怕、恐懼失落與分離、心裡還有心願尚未完成以及悔恨人生過程有些來不及補救的人事物。因為有這些恐懼與牽絆,不只是病人無法面對,連家人都會因為捨不得與病人分離,而拒絕接受病人即將死亡的事實。

    這時,你可以找個人一起討論自己對生死的態度、討論對死後世界的看法,隨時將「死亡」這件事放在心上,以平常心看待它,尊重生命的自然進程。誠如聖嚴法師所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如果病人死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麼首先就是勇敢地面對它,接受它的發生,然後找出最適當的方式,幫助病人走完最後一段旅程。

    此外,也可以轉化或是重建自己對死亡的態度,不把死亡當成人生的結束,而視為另一階段生命的開始,將悲傷轉為祝福,或許我們的不捨會減少一些。

    我總是這樣想:我爸終於擺脫病痛的折磨了,帶著無牽無掛的靈魂,他可以「往生」(不是「往死」),進入另一個生命循環的開始,能夠離苦得樂,這對飽受癌症所苦的他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2. 找到宣洩悲傷情緒的管道

    喪親的悲傷情緒一定得找到適當的宣洩出口,你可以好好哭一場(可以泣,但不要嚎啕大哭),讓情緒順著內在情感自然流露,不需要刻意壓抑,用淚水表達對家人的不捨與難過。眼淚是神奇的心理治療禮物,透過淚水將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能夠產生復原的力量。

    其次,可以試著找人傾訴心裡的悲傷、不捨、失落情緒,讓哀傷的情緒有個出口,也可以透過書寫或是繪畫,把心裡對病人的情感,透過書寫或圖畫,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像我在我爸過世之後,經常都會寫文章懷念他,初期常會邊寫邊哭,但經過一些時間的自我調適,現在想起來的都是點點滴滴的美好回憶。我爸的肉身雖然火化了,但他的精神持續活在我的心中、存在我的筆下,他始終未曾離開。


    3. 尋求宗教信仰的寄託

    信仰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力量,能讓人對死無所畏懼。如果病人有信仰,可以啟動病人的信仰,幫助他營造一個未來美麗世界的圖像,讓他安心並有所期待。例如:基督教信仰的「回歸天家,安息主懷」或是佛道教的信仰「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讓病人對未來世界充滿嚮往。這可以幫助病人免除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可以讓病人相信:在邁入死亡之際,身邊一定會有佛菩薩/主耶穌/天父/祖先同在。【註1】。

    如果病人沒有宗教信仰的話,也可以替病人塑造一個未來美麗世界圖像的信念,例如:死後會有一個美好光亮的世界等他前往(不是陰暗恐怖的地獄),無憂無慮、無病無痛的美麗天堂,化解病人對死後未知世界的擔憂與害怕情緒。

    當病人對死無所畏懼、能夠勇敢面對死亡的時候,家人的心理調適也會好一些。至少心裡有些期待與想像,在悲傷的當頭,可以轉化失落情緒為正向復原的力量。例如:我心裡總是這樣想:我阿公把爸爸接走了,他們在天堂裡團聚一定很開心。


    4. 把握最後陪伴時間,不留下遺憾

    最後的陪伴,是未來千金都難以買到的珍貴時光,一定要珍惜。對於家屬來說,避免未來留下遺憾、懊悔的最好方式就是參與病人最後一程的照顧,家人們透過共同照顧的時間,分攤照顧的負擔與壓力,不但能夠彼此支持、療癒,有助於幫助自己走過喪親的悲痛。對於即將臨終的病人來說,家人的用心陪伴,能讓他們產生安心、安定與安全的感覺,具有重要的支持力量。

    因此在陪伴的過程中,可以多給予病人一些肢體上的接觸(例如:撫摸、擁抱、幫病人按摩),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溫暖、關懷與愛,不會覺得孤單,能有勇氣面對即將往生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要感謝他對家人的付出,肯定他、讚美他,讓他有被愛的感覺,覺得這一生過得有價值與意義,最後能帶著家人滿滿的愛辭世。


    5. 尋求安寧療護,讓家人平和善終

    當癌症進入末期階段,再多的積極治療也無法再將病人的疾病治癒,只是徒增病人的痛苦而已。因此病人所需要的不是「疾病」的治癒,而是疼痛與身體各種不適症狀的紓解,以及社會、心理及靈性各方面的照顧。

    如果家屬可以提早「體認」這樣的事實,「接受」這樣的事實,就比較能做好心理調適,接受「病人即將死亡、解除身體痛苦」的心理建設。試想:病人能夠離苦得樂、不再受身體病痛所苦,其實也是一種「解脫」。而病人若能在安寧療護下,沒有任何痛苦地平和善終,其實家人心裡會比較好過些,也不會因為自責、遺憾而一直處在悲傷情境裡。


    6. 瞭解病人臨終、瀕死現象與處理方式

    詢問醫護人員有關病人進入瀕死階段可能會出現的症狀與跡象,例如:呼吸發出嘎嘎聲、出現譫妄或是幻聽、幻覺(有人要帶他走)、清醒時間越來越短、手腳冰冷或呈現青紫、青藍色皮膚、迴光返照、大小便失禁、生命徵象的改變等現象,預先做好準備與因應,才不會遇上時驚慌失措或是無法辨識,而錯失最後可以陪伴家人的時間,徒留遺憾與自責。【註2


    7. 完成幸福人生四件事,做最後的道別

    及早對家人說:「謝謝你,對不起,再見,我愛你」,藉由對家人的感恩、懺悔、慎重地道別、說再見以及傳遞愛與熱情,讓雙方有機會表露自己的情感,坦誠地溝通,將來不及說的話、做的事,在病人即將走入生命盡頭之際,做一個完整的交代。【請參閱《臨終關懷:如何面對篇


    面對家人即將死亡的事實,要放下對病人的依戀與不捨真的不容易,但只要心理先做好調適與準備,用正向思維看待死亡這件事。跳脫執著,將死亡賦予一個正向的意義(例如:病人離苦得樂),灑脫看待每個人免不了要經歷的這一關,化悲傷為祝福,甚至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如:禱告或唸經,幫助自己維持平靜的心情,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去接受與面對家人即將離開的事實。

    而最重要的是,在病人最後的日子裡,一定要珍惜剩餘的陪伴時光,給予病人關愛、支持與溫暖,一起幸福地度過最後歲月,因為這些終將成為家人們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以及讓病人安心往下一段旅程前進的支持力量。


                                ©2014.06.01.  Ruru~死亡,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完成



    1:我爸過世的當晚,依據本省人的習俗,家人要在家裡嚥下最後一口氣,大體必須停放8小時、不能移動。因此我爸往生後,大體蓋上往生被,在家中客廳停放一晚後,隔天再移往殯儀館冰櫃保存。

    那一晚,我們4個小孩輪流燒著腳尾錢,為父親照亮通往天堂的道路。我因為太過疲累,不小心睡著了且做了一個夢。

    在夢境中,我居然看到已經過世10年的祖父,像他生前還健在時的模樣一樣,坐在我爸的大體旁抽著菸,慈愛地看著我爸。那時我情緒非常激動,淚水又像水龍頭一樣流不停。激動的是,原來民間傳說中,祖先會來接引子孫回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說法是真的。我爸雖然過世了,但祖父來接走他,回到另外一個未知的世界裡,那裡是天上、是天國、是我信仰裡的西方極樂世界。總之,我爸不是一個人離開的,他是被祖父接走的,祖父接他到天國相聚。未來,終有一天,我們全家人也會在天國團聚。

    當我有這樣的「頓悟」時,突然覺得死亡一點也不可怕了,它只是這一世生命的完成,再往下一世、下一個輪迴開啟新的生命。這樣的想法真的調適了我的悲傷情緒,讓我開始覺得父親能夠在另外一個世界沒有病痛地活著、甚至是重新開始另一個新生命,其實也是一種幸福與好事。喪失親人的悲痛,瞬間被平撫了一大半。


    2:當年我不知道什麼是「譫妄」?一直認為出現「譫妄」現象,表示爸爸身體正處於痛苦之中卻說不出口。由於我爸曾經囑咐遺言,千萬不要讓他在痛苦中辭世。因此我一直對「我爸臨終時是否痛苦」這件事耿耿於懷。直到多年以後,從某位我非常尊敬的醫學博士那裡,解答了我的疑惑,才讓我真正釋懷、放下。



                 ▼繼續收看:【心理】臨終關懷《如何面對篇》

                 ▼本文同步刊登於海豚灣部落格《陽光 ‧ 希望 ‧ 愛飛揚》:連結

                 ▼站外連結:維基百科:Kübler-Ross model&中文說明 ("悲傷五階段"的更多說明)
                                         什麼是臨終的譫妄現象?之一之二之三 (解釋了譫妄的可能成因、合適的處理方式)
                                         站長的2011/09/06日記
                                        ( 不只是臨終會有悲傷五階段,家人剛生病時或許也有類似的情緒;這是站長自己在剛得知爸爸生病時的日記,
                                                     從裡面就可以看到很強烈的「否認」跟「憤怒」,以及最後為了要繼續處理事情而產生的「接受」。 )                                    

      2 則留言:

      1. 請問你是如何走出來 如果沒有機會

        回覆刪除
      2. 如何、、、接收面對、走出來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