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海豚灣,將站長這兩個發散的問題,用心做了完整的文字回覆;覺得只有自己看到很可惜,在徵得海豚灣的同意後整理成以下篇章,供大家參考~
Q1:文中同理心的運用體現在「怎麼對話」,這是假設病人「願意開口」;那相反的,面對沉默的病人時,該怎麼辦呢?〈情緒處理篇有提過沙箱遊戲等活動,但畢竟活動可cover的時間有限,本提著重於日常相處的沉默〉
|
關於沉默,我們在唸諮商理論與技術的時候,都會讀到這一章節,怎麼面對抗拒、不願意說話的案主。有時候案主不願意開口說話,是因為他心理存著防衛的心態,他不相信我們能夠幫助他(或者絕望地認為我們根本幫不了他)、害怕將心裡的真實想法與人分享、思緒混亂,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不足,所以他用沉默來表達他的態度。也就是說,「沉默」這件事其實也在反映當事人的內心狀態,如果他的思緒跟情感還沒整理好、如果他還沒準備好要怎麼說,沒準備好該怎麼面對你,他就會表現出沉默的狀態。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一個人,你就得尊重與包容他可以用這個狀態跟你互動,不必急著要他開口說話,當他準備好的時候,他自然會開口。
有時候你急著想要病人開口說話,其實也是反映出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想擺脫這種不知所措,無能為力的感受,總認為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但有時候其實真的什麼都不必做,因為病人沒有這方面的需要。但如果病人呈現的沉默狀態,伴隨著憂鬱的情緒,例如:一個人流淚不止、失眠無法入睡、不吃不喝、孤立自閉、關在房間裡不願意面對人,甚至有自我傷害(撞牆/自殘/傷害自己)的狀況時,這表示他的沉默不是單純的不想說話,而是陷入情緒困擾裡走不出來,這時候就得帶去看精神科醫生或是接受諮商心理師的心理治療。
有時候你急著想要病人開口說話,其實也是反映出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想擺脫這種不知所措,無能為力的感受,總認為一定要做些什麼才對,但有時候其實真的什麼都不必做,因為病人沒有這方面的需要。但如果病人呈現的沉默狀態,伴隨著憂鬱的情緒,例如:一個人流淚不止、失眠無法入睡、不吃不喝、孤立自閉、關在房間裡不願意面對人,甚至有自我傷害(撞牆/自殘/傷害自己)的狀況時,這表示他的沉默不是單純的不想說話,而是陷入情緒困擾裡走不出來,這時候就得帶去看精神科醫生或是接受諮商心理師的心理治療。
正如同同理心專文所提的同在,別急著做什麼,我們總以為陪病就得一直跟病人互動,跟他說話,但有時候其實只要陪伴就好,什麼話都不用說,你待在他的身邊陪伴,就是最溫暖支持的力量。就像我在腫瘤病房陪我爸的時候,我們大部份的時間都不會說話,我看我的書,我爸沉思、休息或看電視。生病的人大多體力孱弱,他們需要的是休息,不一定想要做很多的活動或是一直找人說話。但他若要找人說話的時候,你就得放下手邊的一切立刻迎上關心他,這才是他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自認為的他的需要。
另外,對於失語、無法書寫的人,該怎麼跟他們溝通?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另類的溝通方式進行溝通,例如:手語(比手畫腳的肢體語言)、卡片(上面預先寫好一些文字,他可以用這些文字表達他的需要,例如:我想要上廁所/我想要出去走走)、溝通板(上面書寫注音符號,病人可以用手指出拼音,以表達意思)。有時候甚至累積一些默契之後,病人有哪些舉動,你立刻就可以辨識出他需要什麼。
▲病後人生站長補充:這是我爸中風初期,我們製作的字卡,方便失語症的爸爸與我們溝通;字卡之間組合即可形成句子。
▲溝通板 (圖片來源)
Q2:在同理心專文中,提到運用「複述」的原則達到同理,想更進一步詢問,在同理之後呢?是否能有更積極的作為?〈舉例來說:「好想買一張機票,現在就從這裡逃走…。」『如果可以逃離這一切,你會想去哪裡?想做什麼?』「我想去小時候去過的夏威夷...想去海邊玩」但現實是病人狀況不可能去夏威夷,假設這時繼續問:「夏威夷可能太遠囉(你的身體要去太累囉),是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我可以為你做的呢?」有時會進入無盡的循環,病人意識到自己身體狀況不允許他做想做的事,會情緒性的要求去夏威夷、或是哭訴他已經不能出國了、「你不是說要幫我,但你根本不可能帶我去夏威夷!」......面對這種對話後陷入的困境,有方法可以解決嗎?〉
|
直接跟病人說:夏威夷可能太遠囉(你的身體要去太累囉),雖然這句話是事實,但如果一開始就這樣坦誠跟病人講的話,這有種打破病人期望的感覺,病人聽了應該會很受傷,可以用一些迂迴的方式,讓病人了解到他的希望可能不可行,但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補強。所謂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立場著想,他之所以會提到小時候去過的夏威夷,可見這個地方對他而言有種特殊的情感,可能有些不同的象徵意義,你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去問他。
”聽起來,你對於小時候曾經去過的夏威夷念念不忘,那裡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那裡有陽光,有沙灘,有美麗的風景,可以盡情地在海邊戲水,我好喜歡那裡。”
”喔!這麼美麗的風景,光想像就覺得好舒服、好放鬆的感覺,難怪你會這麼喜歡那裡,如果是我的話,我也念念不忘呢!可是,這樣的風景好像很多地方都有,為什麼你特別鍾愛夏威夷呢?”
”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出國去玩的地方,那時候爸爸暫時放下繁忙的工作,帶著我們一家人一起出國玩,那是我們全家第一次一起出國玩,我好想念那種全家團聚的感覺。”(透過探問,找到夏威夷對於病人的特殊意義所在)
”聽你這樣說,夏威夷除了風景優美之外,其實那次旅遊滿足了你跟家人一起度假的願望,你最想要的是那種可以跟家人在一起的感覺,你很希望有家人可以在身邊。”
”是啊!可是長大之後,兄弟姊妹分散在台灣各地,要再一起旅行真不容易。”
”如果可以再邀集所有家人一起度假,其實也不一定要去夏威夷了,是嗎?”
”是啊!我也知道我的身體不適合長途飛行,如果能在台灣找到雷同的景點,全家人一起度假就好了。”
”那我們一起來想想,在你體力可以負荷的狀態下,怎麼樣帶著你出去玩,還有要怎麼把你的家人從台灣各地一起邀請過來?”
透過探問跟同理,我們可以一步步找出病人的需要與期待,不過,這是因為我們有受過專業訓練的關係,我很難用一、兩篇文章就讓讀者學會諮商輔導技巧(我們可是用了4年以上的時間學習的),只能說,一般家人可以做到的是最基本的同理、支持與照顧,至於更深入的心理輔導與情緒困擾解除,如果病人有需要的話,還是得交給專業人員來輔導(術業有專攻咩!)
▼複習閱讀:【心理】病人的情緒問題-同理心的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