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
【COVID-19】居家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

2014年9月19日

【SNG連線】國發會《就醫用藥Open Data開放座談會》(2014/09/03)

大──消──息──!衛福部今年底之前將開放20項醫療用藥資料集!!!

也就是說,未來政府會將整合好的資料用友善的格式釋放出來;更白話的例子是,大家如果有看過前陣子g0v推出的全國急診即時看板,這些酷炫先進的應用大多是靠g0v費盡各種方法寫程式、甚至人工爬出資料......但如果這20項資料集公開後,將可以節省像g0v這樣的民間個人/組織或是公司更有效率地做資料應用。

▲這個大消息的意義在於,如果失控地正向預測[1],資料開放讓應用變得容易,我們將可能有更多像急診看板這種殺手級實用的社福醫療資訊工具。
(圖片來源:g0v全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



  結論寫在前  >> 一起拭目以待 (a.k.a監督衛福部) ,今年年底前這20項資料即將開放!

因緣際會參加到國發會《就醫用藥Open Data開放座談會》,這場座談讓我大開眼界啊,先寫最重要的結論。衛福部將在年底前依照這份時程表,陸續開放以下資料集到data.gov.tw平台:



時程跟項目簡單彙整如下:

  • 9月底開放:安養護機構名冊、長照中心服務量統計、托育養護/公費安置/假牙補助機構清單
  • 10月底開放:藥物許可證、藥品外觀辨識、藥品/健康食品檢驗資料、健保用藥品項、醫院品質指標、健保病房設置比、就醫資料、健康指標、安寧療護醫院名冊、健保點數相關資料
  • 11月底開放: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健保特材品項、日照中心服務量統計

在此要大力呼喊,對醫療用藥、長照社福資料應用有興趣的大大們(揮手~媽我在這~~),可以趕快構思可以把這些得來不易的資料做什麼應用囉。


  會議觀察  >> 開放資料之易 vs 大不易

好,介紹完大消息,接下來就是非常個人觀點、對這場會議的一些觀察與想法了。

前面提到這些資料的開放得來不易,但老實說我有點精神分裂地覺得,得來的確不容易,但某種角度來說又容易的有點荒謬。資料得來之「不易」,來自整場會議的誕生與動用的跨部會資源。這場國發會的研討會的前置作業,就我所知包括:(主由電腦公會執行)

  • 第一階段 - 6/24:產業意見統整會議,邀請醫療用藥產業代表提出他們希望開放的資料集。
  • 第二階段 - 7-8月:電腦公會將產業提出的資料集需求統整為20大項,彙報給國發會。
  • 第三階段 - 9/3:就是我參加到的場次,這場會由國發會主持,然後右邊一排產業代表、左邊一排衛福部、勞動部代表,實際雙方坐下來一項項談,各項資料集需求是否可開放、何時開放。

▲短邊側坐的是主持人國發會方,對面側坐的是衛福部、勞動部代表,我所在這一側是產業方代表。
(圖片來源:會議當天自己拍的溜~

不細看大概也知道過程滿繁瑣的,要搞定各方代表、要彙整意見,國發會要居中幫產業代表戳(a.k.a.督促)衛福部把開放時程提前提前再提前、也要適時跟產業代表說哪些部分對公務體系確有困難。(題外話:就這場會來說,我覺得國發會這角色發揮的挺好的)

動用這麼多時間與人力,這20個資料集的開放的確得來不易。

那資料得來之「易」呢?這是從我個人加入這場會議的歷程觀之。在認識的公會朋友引薦下被找去參加第三階段的座談會,在那之前被問:「Peggy有希望開放哪些資料嗎?」......挖靠,老實說我覺得資料開放當然是多多益善啊,「就把衛福部/各縣市社會局的補助規定都用統一格式開放好了」好啦孬種如我當然不是這樣說,這目標太大了,心小一點我列了13個我覺得優先合適開放的項目給電腦公會呈報給國發會。

接下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13項中的10項順利呈給了國發會,9/3會議上衛福部、勞動部代表也立即承諾今年的開放具體時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辦法感受到我的神奇感,過往要請政府開放資料是困難的,我也有朋友為了要資料寫一疊公文依然無功而返;反觀我只花3hr整理需求、2hr參加一場會議,居然就神奇達陣。(瞬間扼腕當初該提更多啊啊~)

病後人生作為一個小網站/媒體,有幸被邀請並實際參與開放資料討論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謝,但我同時也感到一定程度的恐慌:



  • Q1:因為「認識公會朋友而被邀請」這個過程,是不是太隨機了呢?
➝ 我很確定做開放資料、對醫療長照懂得比我多的大大還有太多、太多了,卻是我被找去很大的原因是我剛好參加過一場工業局政府資料的演講、剛好認識了電腦公會的承辦人員。

➝ 我一直認為,「把隨機轉化為制度」是成熟系統的象徵。怎麼把這種場合、或是擴大到「與有政策決定權/影響力者接觸」,怎麼讓這些事更快牽到正確的人、並讓這件事更制度化發生?

  • Q2:又,假設「獲得與當權者接觸機會」是既定事實,我怎麼做會更好?
➝ 我目前會很抖的跟對方說我覺得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然後給對方更多我覺得適合諮詢的名單並盡力牽線;另外,這次交開放資料集需求清單也私下徵詢我認識的長照圈、開放資料圈的朋友。

➝ 但依然在想,還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得到珍貴的機會可以直接影響有決策權的人時,要怎麼讓這個影響力的範圍更大、更正確。(請原諒我暫且沒想到比正確更精準的字)



註:剛好最近在我的FB跟朋友有相關討論串,有興趣歡迎留言讓我知道我可以怎麼繼續深化這系列的討論。

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電腦公會怎麼決定「產業代表」是誰呢?現場看起來,主要是以藥廠、系統商等公司的執行長、董事長為主。我私下直白的問了我公會的朋友:

目前開放資料的思維是商業應用優先嗎?
(我沒有預設商業優先是好/不好,只是想知道身為規劃單位,公會或國發會怎麼想)

朋友也嚴肅的回答:當然不是。具體回答我沒有記得太精細,但大意是:開會代表人數必定是有限的,要找「代表」時,去定義民間的個人、網民的代表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最可行的方式,還是找組織型的代表,尤其是已經有在做資料應用的組織,例如公司。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但對於幾個被遺落的族群我依然覺得可惜:

  • (1) 民間社群:我覺得開放資料的應用目前民間社群的活力 > 公司組織 
  • (2) NPO:的確NPO的開放資料的應用相對是落後的,但「開放後資料可以怎麼助益於社會」以及「開放資料的相關爭議」這可能就是NPO的專長了。(本次會議也有「微」討論到健保資料庫的隱私問題,但就顯得不夠深入;當然這不是本次會議的重點啦)
  • (3) 小公司/間接相關的公司:我其實不能確定開放資料應用這部分,小公司、大公司的運用成果孰優孰劣,我知道不見得是不想邀,而是小公司沒名氣是很難「被找到」的;另外就長照產業來說,我覺得很多應用機會不是在直接相關的公司,例如不是在安養護機構,而是在間接相關產業例如保險業、輔具業。(以上兩者我知道在邀請上有其困難,只是覺得有點可惜)


  政令宣導  >> 以後試試這樣要求政府Open Data吧!

延續上面的討論,我其實也問了公會朋友:為什麼我們平常要資料那麼困難?

這樣的會議畢竟耗費成本不是常態蒐集需求的常態方式,那平常我們想要資料怎麼辦,就過往經驗就是很難啊。朋友的建議是:想要資料時,個人直接去政府單位要是困難的。目前open data的主管機關其實是國發會,將要資料的途徑變成「個人→國發會→擁有資料的政府單位」這個路徑會快很多;比起我們對政府單位是個no body,國發會擁有對各單位施壓、監督的責任與權力。

所以我要來做政令宣導了,未來當大家想要資料要不到時,請不要客氣直接到國發會的data.gov.tw留言提需求啊!(如果隔了很久還是沒有動靜請跟我說,我會去吐槽提醒我朋友請國發會看的)

目前data.gov.tw的需求提議數真的有點淒涼......請大家盡力使用啊,我也很想測試一下到底提出request後的反應效率如何。
(圖片來源:data.gov.tw


  你知道嗎  >> 我們到底有多少個data.gov.tw?

繼續延伸,也是我最後一個想提的問題:我們到底有多少個政府開放資料的平台?

  • 我的手有點痠了所以只貼到google前兩頁的搜尋結果,剩下請自行google…...

▲政府已架設的開放資料平台大軍清單綿綿不絕啊......
(圖片來源:Let Me Google That For You

裡面至少包含了(1)地方政府 (2)行政院各部會 (3)國發會這個據說是open data的主責單位的平台。

不禁想問,假如我想找一個「台北市衛生掩埋場清冊」的資料集,我到底該去(1)台北市政府平台 (2)行政院環保署  (3)國發會的平台呢?既然是天龍國的資料,去(1)好像很直觀,但經過google衛生掩埋場的主管機關似乎是(2),最後國發會是政府開放資料的統合單位,理論上應該是所有資料都會有?

答案是哪一個不是重點[註],重點是為什麼開放資料的平台架設會如此分散呢?我原本以為是,只要有交集到的平台都會有,整個政府開放資料庫是串聯的,只是有不同的窗口供查詢;但結果顯然不是這樣。([註]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目前只有(1)能查到)

我覺得我是以一種「噢也太可惜了吧」的角度在看這件事的,不同單位分開架設平台,已經/未來即將發生的成本耗費都是很大的。我想像中,未來當台北市有開放一筆資料,除了要匯入台北市的平台,承辦人員還要  記得  去國發會也刷新資料;一件事要做兩次,資源就很可惜的被浪費了。

當然我知道在公務體系內,有權責問題、有文化問題......等等等,這件事很難歸因到任何單一公務員或單一機關單位,但這不代表這個問題不該被解決。其實,不只是開放資料的平台分散,政府有很多網站也有這樣的現象,例如我比較有接觸的補助查詢網站:其一

平台整合的問題該怎麼解決?我必須很不負責任地說我不知道。但企圖用這篇文章,希望比我了解政府運作、平台架設的大大們,能一起來想想看,這個問題是否值得被注意,又可能有什麼樣的解決契機。

註:其實有單位已經有在整合,例如雙北市今年五月開始推動兩個平台的資料雙向查詢,我覺得就是很好的示範。如何將這樣的推動方向擴大、從更高層級往下落實?歡迎大大們留言提供更多想法了。



 ● 站長後記 ●
  • 政策軸心:其實就算商業優先,我覺得也沒對錯,政府本來就會有執政策略、優先順序。只是我還是沒得到答案的是:政府目前資料開放的中心策略是什麼?排序先後的想法為何?(純好奇,但也覺得這個問題或許有點重要(自問自答一下,找到這份簡報或許有些解答
  • 身為既得利益者:雖然寫這麼多,還是要聲明一下,能參加到這場會議我十二萬分感激,長了見識也見證實際資料開放的具體作為。幸運被找去參加,或許也表示政府也企圖尋找,除了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外,還有哪些產業相關人士可以涵納進來吧。
  • 分散平台整合:我覺得不一定是前台整合,維持多前台窗口、做資料庫的整合也是好選擇。(如雙北市的作法
  • 消息供參:其實也有人說,雖然承諾開放20項,但這數量也是頗少,而且大部分本來就已在衛福部今年開放的計畫中。另外,政府開放的資料常常也清理的不乾淨,這樣的開放資料集真的能促成醫療長照圈一波服務應用的開發潮嗎?其實不樂觀。(也跟這個主題本來就比較少人follow有關
  • 聽gov講g0v:討論到「每日急診人數」這個資料是否能開放時,衛福部代表面有難色說有點困難,台下立馬有人舉手:「g0v都做出來了,政府做不到?」先不論g0v專案的服務面影響程度大小,至少在給予gov進步壓力時g0v的名字頗好用的。
  • gov的先天宿命-「100%正確」這道枷鎖:對於被與g0v相提,衛福部與國發會倒是提出了我沒想過的觀點。政府的資訊有一道命運的枷鎖:民眾會認為政府的資訊必須要「100%正確」,這某種程度讓公務人員做事時更加(太過)謹慎、導致效率降低;而且這種民眾的期望與如果違背帶來的民意責難有時是很可怕的。會中幾位大大提出了一個觀點:開放資料有一個部分,就是也需要教育民眾,政府也可能出錯,但是出錯了就是趕快debug就是。對於精準正確度的問題,民眾對民間的容忍度比政府大得多。
  • 體制內vs外:體制內有決策權,體制外有較強的反思力量、創意與執行力;對於兩者,我或許有點天真地認為,互相合作才是最佳解。如何從彼此認識、接觸,到生長出具體互動模式,我覺得會是接下來這幾年持續應該被重視的。但一個人怎麼想都沒解啊XD 有任何idea歡迎留言或來信囉~


      ▼想看更多站長的SNG連線?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