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
【COVID-19】居家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

2012年11月23日

【SNG連線】Pansci M.I.C IV 微型點子對撞機《未來》(2012/11/23@遠流別境)

今晚小編去參加了Pansci泛科學十一月的微型點子對撞機,主題是《未來》,講者是:

◎廖英凱:中央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人工細胞膜研究團隊
◎陳志清: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博士生(即將前往南極探測微中子)

前者分享的是人造細胞與複雜系統、後者講的是微中子的介紹與應用。

必須很誠實的說,身為一個文組生,人生上一次聽到細胞膜、中子、光子這些名詞已經是高中一年級的事情了,眼看其他聽眾都邊聽邊點頭如搗蒜、吸收得很好的樣子,高一理化跟生物都接近被當邊緣的小編其實很心虛因為好多聽不懂啊...而且講者都是很聰明思考很快說話也快的人,很多東西稀哩呼嚕一下都飄過去了......

人要懂得自己的限制,所以這次我只寫跟醫療有關的幾個小點,還有一個「觀察者」角度的心得。



▲左下是把科學講的有趣且具體的廖英凱、右下是句句珠璣將前往南極的陳志清、左上是Pansci當家主持人鄭國威。

【Part 1. 關於  人造細胞】

這應該是整場活動中跟醫療或病人最相關的,以我的文組腦,勉強記下兩個人造細胞在醫療上的應用:「金絲桃素」,這個東西被光照到後會如自由肌讓東西氧化、老化、死亡,所以如果能把金絲桃素放到癌症細胞上、照光,理論上應該就可以利用金絲桃素來一併殺死癌細胞,這種療法稱為光動力治療。

第二種應用是「製造血球」,在日本,把細胞放到濃度較高的濃顏水、濃糖水中,只要利用改變滲透壓,細胞就會長成不同的形狀,形成包吞包吐行為,其中一種discocyte長的像紅血球。(接下來的因果關係我實在沒有記得很清楚,歡迎幫忙糾正)因為有能量差,所以不夠穩定,也因為過度彎曲,所以有能量,而彎曲所形成的能量可以對抗滲透壓,此時被製造出來的紅血球是沒有血型的,「沒有血型的血」就意味著不會有排斥反應。


【Part 2. 關於  一些細碎的點與提問】

─ 細胞膜的皮上有膽固醇,就像海面上有浮冰,而像HIV之類的病毒就容易停留在冰塊上。
─ 所以膽固醇是不好的嗎?但其實細胞膜有30%都是膽固醇,這是人體重要必備的元素。
─ 如果應用你現在正在進行的研究,最有價值可以進行創業的會是什麼?
─ 請問複雜系統如何拆解、簡化來進行研究?
─ 預測這件事的極限?時間上的極限?
─ 「說股票會漲大家就去買股票」造成預測不準,科學方法的預測也會有同樣的限制?

其他關鍵字:「學姐」、心理史學、複雜系統、渾沌擺、民主的限制、南極、印度人、外星人長距離傳遞訊息方法、眼睛=光子接收感應器、只要爆炸就有微中子


【Part 3. 關於 參加MIC的發現與觀察...】

1. 很多人不喜歡自己大學念的科系?
有參加過Pansci的活動就知道,一開始一定會有「觀眾自介」的橋段,主持人P編很喜歡追問觀眾的背景,如果有原本念A領域工作卻去B領域、大學念A研究所去B的情形一定會被P編拷問,最常聽到的回答都是「念了發現不喜歡」云云......在念自己沒興趣的科系的人數真的很多哪。(還是該說:念了自己不喜歡的科系的人特別喜歡參加Pansci的活動?)

2. 科學的目的?
只要是有在做研究的菸酒生(包括兩位講者),幾乎都會被主持人問到一個問題:「你的研究對人類社會有什麼貢獻?」

這是個好問題,對於聽不懂科學術語(ex.我在做「工作記憶」的研究)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可以讓菸酒生們回到一般人的世界,用我們聽得懂的話再詮釋一次他的研究(ex.研究「工作記憶」可以協助對中風病人作分析,對應受損能力與受傷腦區),後者顯然親民的多。

但我在思考的是,所以科學是有目的性的嗎?若有,科學的目的性=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自己的初步想法是,這個問題不同角色/高度的人會有不同回答,身為一個「科學產物的使用者、準受益者」,自然會把科學的目的導向「現實用途」,但或許當初那個科學家只是想追求自己的某種偏執、很個人性的目的罷了。

3.科普是需要練習的
我對科普(popular science)的理解是,用「普」通人可以聽的懂的話來解釋「科」學,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每個人大學階段一定都碰過 擁有皇帝般的學術地位,但上了他的課真的無法不睡著 的那些教授吧。但似乎 先:擁有知識後:化知識為口語 只可能是單向的線性進程。

我個人認為,要提升後者也就是「科普」的品質,可以也應該加入真正的「普通人」的力量,當更多普通人加入,告訴這些專業的科學人「我這裡這裡聽不懂」、「我那裡那裡快睡著」科普才有更親民的可能性。

我覺得今天兩位講者已經盡量脫下專家的外衣、盡量親民了,但如果能在會前有機會讓普通人協助、試聽演講,這個科「普」應該可以再更「普」一點。(補充:其實這是TED有在做的事情,正統的TED上台前是會經過所謂的"故事梳理者"協助梳理演講4-7次的。)

4.原來有一些人來參加MIC,是想從「科學」中汲取「創業」靈感。



 ● 站長後記 ●

從華山騎腳踏車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發現「全部聽懂」並不是「我覺得這是個好活動」的必要條件,雖然還是被很多專有名詞剋的死死的,但過程中接到了很多有趣的點,也在 發現自己聽不懂 時感嘆自己的極限,懊惱年少時為什麼不好好念科學......這也算是種收穫吧。

總之,第二次參加M.I.C再次有了美好的夜晚,被小編拖去的朋友也非常驚豔;聽說十二月份的M.I.C會到台中舉辦,中部的朋友們請密切注意PanSci 泛科學的粉絲頁囉:D



▼延伸閱讀:【SNG連線】Pansci M.I.C III 微型點子對撞機《醫龍》
                         Pansci泛科學──紹興、文青看科學研究的意義  
 
▼想看更多站長的SNG連線?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