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
【COVID-19】居家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

2014年8月11日

【評測】國發會《e管家Plus》── 台灣第一個跨縣市整合補助查詢APP (下)


「如果政府資料是白雪公主,那,這支APP大概就像童話中的王子,

    吻醒了散亂在各單位網站深處沉睡的資料們。」
~《e管家Plus》

上篇中,我們已經看過浪漫實用的《e管家Plus》的使用方法,但,這樣就夠了嗎?怎麼樣可以讓這支APP更好用?本篇將分兩個部分,邀請大家共同思考:

  • 特色分析:這支APP難做在哪裡?目前它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 站長建議:還有更好的克服方式嗎?還有哪些可努力的方向?還可以有哪些延伸功能?


  特色分析 >>  跨單位整合、資料格式統一、介面設計

其實,「補助查詢系統」的概念並不新,台北市政府的《台北來福》、新北市政府的《福利補助自己查》、g0v去年的專案《福利請聽》都是類似的網站;來看看《e管家Plus》與這些網站有哪些差異、有哪些特色點:

Part I - 跨單位資料整合

如大家所知,我們可以享有的補助會來自不同部會,各種補助資訊也因此順理成章(?)的被分散在各部會的網站。舉個例子,以我比較熟悉的病人補助/給付,至少就分屬在五個不同體系、八個不同網站上:


▲同樣是病人可以使用的資源:身心障礙、勞保傷病/失能給付、長期照顧、重大傷病、榮民就醫,
目前分屬五個不同體系,共有八個網站分別介紹這些福利或給付。

試想,病人家庭要照顧病患、要申請理賠、要做醫療決定、要討論出院後的處置......最缺乏的,就是時間;而資訊的散亂造成兩個結果,讓我們找起補助資料耗時費力,要不,就是根本沒有心力找尋──「資料整合」、「單一平台」是我認為補助資料最關鍵必須被解決的問題

這邊我想特別指出一點,所謂的資料整合,其實又有不同層次:

  • 橫向整合:同一層級不同單位的整合。( Ex.社會局-衛生局-教育局 )
  • 縱向整合:中央到地方,不同層級的整合。( Ex.衛福部-社會局-鄉公所 )
  • 民間整合:除了政府資源,也納入民間資源整合。( Ex.政府-腦中風病友協會-行天宮基金會 )

縣市主導的整合網站,《台北來福》、《福利補助自己查》著力於橫向整合,而《e管家Plus》是直接隸屬行政院的國發會出來主導,所以除了橫向整合,也進階到縱向整合;而截至筆者寫這篇文章時,很可惜的,我還沒有看到著手進行民間整合的單位或科技應用。

為什麼?這或許就牽涉到下一個部分,資料格式的問題。


Part II - 資料格式統一化

做補助整合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格式統一了;雪上加霜地是,當整合度越高、格式統一化的難度也會越高

這還滿好想像的,每個單位、每個補助的承辦人不同,敘述補助的「方式」、「欄位」也不同,當你要整合越多單位,你會發現你有越多種格式必須去做統一;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家會對整合民間資料卻步的原因,格式真的太亂、太亂、太亂了。

一樣舉個例子比較好懂,以身心障礙者入住養護機構的《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為例,北、中、南、東各找一個縣市的資訊來看,你會很驚訝地發現:


  • 名稱不同:雖然是同樣的補助,但在各縣市用的名稱就有差異:(屏)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補助(宜/桃/雲)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順帶一提,以前者來說,很可能就會造成無身障資格的民眾仔細看了良久,才發現自己不符資格的情況。
  • 欄位不同:欄位最多的是桃園縣,洽辦單位、服務對象、應備文件、附件都有詳列;宜蘭縣相對來說較簡單,只有承辦單位、申請對象、應備文件;雲林縣又更精簡,只有應備文件;最懶惰的則是屏東縣,網站上沒有任何說明欄位,所有規定需要自己下載文件來看。

試想,要把「長得這麼不一樣」的補助說明,變成APP中整齊劃一的說明格式、拆解好的申請流程、應備文件check box list,這會是多大的工程哪!而且別忘了,這個例子只是單一補助,台灣有五都十二縣,所以僅僅一個補助,就要跑十七次的格式統一......(昏)

這麼大一個工程怎麼進行?站長私下詢問負責執行的聯經數位團隊,他們其實也是用最土法煉鋼的方法,到各縣市的網站去copy&paste,把凌亂的文字歸到APP的格式,耗費多位人力、歷經數個月才完成。不禁想問,這樣一個國發會主導的案子,是否可能有更有效率的整合方式?是否可能以更高的層級讓縣市政府主動提供?更遠的來說,各縣市的資源網站,是不是也應該進行整體的統一化或整併?


PART III - 延伸應用

目前APP的登入方式有「FB」跟「我的E政府」兩種,後者,或許隱藏了各種延伸應用的可能。

根據我的試用,我的E政府的帳號目前其實沒有什麼實際功能,雖然在E政府網站可以進行水電費繳納服務,但就算沒有帳號依然可以使用。想像中,未來這些功能如果能綁定E政府帳號,每次登入直接可以跳出我常用的服務、每次申辦服務資料不需要重新填寫、系統會自動記憶......相關的延伸應用其實可以很廣。

這種「市民帳號」的概念其實也不新,也很多單位在做,但again,政府如何從更高的角度來做是值得思考的,否則未來我們可能會發現,台北市民登入市府有一個市民帳號、登入衛福部等其他政府網站又有一個國民帳號......各機關單位的服務將再次被截斷分散。

不過,這就不是這支APP目前能解決的問題了。


  站長建議 >>  一起來hackpad給建言吧!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支APP已是誠意之作,但產品要更好,雞蛋裡挑骨頭不能少。我開了一個hackpad來紀錄自己、也蒐集大家對這支APP的建議與回饋;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編輯,這份文件我也會直接傳給聯經數位的開發團隊,會盡量確保大家的建議開發者會直接看到:(如果你沒有使用過hackpad,請參考這篇教學文


▲歡迎大家一起到這份hackpad編修你的建議與回饋。

以下也先把目前已詢問到、我個人主要的建議條列如下,小bug就不列了,只寫大方向:
  • 條件細緻化:目前很多篩選條件是粗略的,例如(中)低收入戶被歸為同一個條件,但其實很多補助只有低收入戶可以申請,中低收入戶就不能申請了──條件不夠細緻化,可能導致篩選結果筆數很多、但真正符合申請資格的筆數很少,讓這支APP的查詢效率過低。
  • 條件說明:像在上篇所提,許多專有名詞對民眾來說是陌生的,例如低收入戶確切標準為何、原住民身份如何取得;又,有一些名詞則又太過模糊,例如條件中有一項叫「弱勢」,但弱勢是什麼?病人、窮人還是低教育程度?這些在APP中都未被清楚定義。
  • 資料更新:補助的特性是時常因修法更動,目前的資料庫如何及時因應或更新?這應該會是這支APP未來最大的問題;建議還是得建立更有效率的資料取得、修改方式,讓各單位主動回報會是永續經營很重要的關鍵。
  • 條件類別:感謝一位福利諮詢界前輩的分享,在補助身份的設定欄位,目前是「情境」、「條件別」混雜的。例如:家暴是情境,中低收入戶則是身份,兩者放在同一個層級進行篩選其實是有點奇怪的。



其實我常覺得,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很棒的服務、提供很好的福利,但因為大家不知道,就無法享有,有時還會返回來責怪「政府太摳了吧!人民活不下去啊!」;變成一種政府、人民兩輸的窘境。

到底是誰的問題呢?老實說,我覺得政府、人民,兩者都有。

政府端,「資訊如何更好的被傳播」是我認為政府需要更努力的;人民端,我們也不能再如此懶惰、被動吸收,在有能力的前提下,也應該更積極主動的汲取資訊;當人民、政府兩端都有良好的啟動與續航力,才有辦法帶動  人民夠積極→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有壓力→政府好好做事→政府種樹、人民乘涼  的正向循環。

說遠了,這次國發會的《e管家Plus》團隊真的非常、非常努力的在進行各種宣傳(連病後人生這樣一個小站都聯繫了啊......),站長這篇評測文因為一直寫不滿意,也希望納入更多想法所以拖稿好久實在好愧疚;無論如何,希望這兩篇文章可以讓更多人認識《e管家Plus》這支用心的APP,也多一些對政府資訊整合、傳播的想法與討論囉!

P.S  看了這麼多,趕快到App StoreGoogle Play下載這支APP吧:D




回頭閱讀【評測】國發會《e管家Plus》── 台灣第一個跨縣市整合補助查詢APP (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