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隱私問題,不方便放有照到長輩的照片,想實際感受中心內的活力請看中心官網〉
【一、什麼是「老人服務中心」?】
台北市各區目前至少各有一個以上的「老人服務中心」,有些是政府經營、有些是轉給民間單位營運,以龍山老人服務中心為例,就是政府委託「立心慈善基金會」公辦民營。
那,這個老人服務中心實際提供了什麼服務呢?〈詳細收費請電詢,但多有政府補助比純民間經營的機構便宜〉
- 日間照顧:如果家人平常要上班,就可以把長輩送來這邊進行日間托顧〈有點像老人家版的托兒所〉,資格是60歲以上的老人家,資格的話以中風或失智老人為主。
- 其他:另外,龍山也提供老人電話訪視,也有教室固定提供老人家的衛教活動,聽說常常都把空間擠到爆滿啊!
【二、園藝活動工作坊】
小編周六參與的,就是給失智老人課程之一:園藝活動工作坊,整個活動約莫一個半小時,有點像小時候的勞作課,課堂上每個人都可以完成自己的園藝作品帶回家。
1. 活動內容:簡易的DIY製做為主
這天上的是蝶古巴特,把圖案刻製在石頭上,整個過程會經過:手掌拍打暖身操、剪裁、用手拆開不同層的圖紙、使用水彩筆塗按這幾個過程。除了蝶古巴特,在中心也可以看到前幾堂課的作品,包括(1)像插花般的盆栽布置、(2)磨粉筆製做像星砂的藝術作品、(3)用豆子做成的圖畫等。
▲左上(3)、右上(1)、左下(2),右下就是這次蝶古巴特的作品。
2. 人員配置:失智者家人 & 人力超充沛的志工
上述剪裁等活動,其實很多參與的失智長輩是無法完成的,有一些是無法理解指示,有一些是手部不方便活動或是會顫抖,也因此這個活動會鼓勵家人參與,從旁協助之外也可以增加家人的互動。那如果家人不能來呢?沒關係,龍山這邊的志工非常專業,人數也很夠,他們會將老人加分組,由「固定的志工」來陪伴長輩,同樣的志工每週看顧同樣的老人,來follow每週長輩的狀況,也比較不容易引起長輩的排斥。
在活動結束後,所有志工會聚集在一起開會;我沒有參與,但從旁看來,應該是討論今天活動過程是否有可改進處,或是記錄今天長輩們的課堂反應〈以上是個人揣測囉〉。
3. 觀察:鼓勵互動、動手製做
在課堂過程中,可以發現老師或志工帶領時,很重視參與者間、家屬間的互動,例如蝶古巴特的圖紙要求同桌共用,剪刀、水彩筆等也是,增加了溝通的機會;另外,也會盡量鼓勵長輩自己動手,就算他們無法完全緊握緊刀,也會由志工帶領輕握住手,慢慢進行剪裁。
【三、延伸心得】
當天也參觀了老人中心,不過服務真的太多樣,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只要是台北市居民,60歲以上〉直接打電話或直接去中心詢問可使用資源,第一次去的時候去服務台諮詢建檔、加入會員,就可以持續收到中心寄來的訊息囉!〈會員費一年$500〉
一些延伸的心得:
- 這算治療嗎:前陣子對「治療」的定義有了混淆,感謝一些朋友提供了討論素材,因為沒有相關背景,學術上、嚴謹的治療定義我不敢隨意下定論;但可以分享一個我個人的想法。
- 雖然治療在不同面向上有不同定義,導致不同人對於「園藝活動 / 舞蹈活動算治療嗎?」有所疑義,但大抵來說,這些治療或活動在國內大致上有三個階段的歷程,越後面的階段原則上表示取得更多的大眾的認識與認同:「在國內出現這些活動→成立公會類型組織→納入國家考試」。目前走到最後一步的很少,有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呼吸治療,又,像園藝治療,則是剛在上週成立協會組織。
- 所以顯然的,週六參與的園藝活動,在台灣還沒有國家考試的證照,沒有官定的「園藝治療師」,但帶領的這位老師,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跟創意,想出了各式可以給長輩參與的手作活動,在過程中我也的確從長輩臉上看到了一些笑容跟互動,不論這樣的活動算不算治療,我想大抵上來說,讓失智長輩有走出來、跟人互動的機會,應該都是有益處的。而想表達的是,這些活動的精神,都是我們家屬可以學習的,就像《你忘了我,我永遠記得你》座談會中所說的,每個失智長輩的照顧方式會隨著他的過去經歷、興趣偏好有所不同,透過了解偏好後,再發揮創意來跟長輩們互動。
- 白髮志工:默默發現其實很多志工也都是白髮蒼蒼的阿姨叔叔了,對他們來說來當志工算是預防失智、減緩老化的好方法吧!
● 站長後記 ●
其實當天最深刻的,應該是督導姐姐在介紹龍山中心時的樣子。就我所知,龍山這邊的活動應該是台北市少見的多樣,督導姐姐說:「啊,其實我們就只是自己愛玩啦!喜歡嘗試新的東西嘛~」雖然是這樣打哈哈的謙虛,但可以在他的眼中看出他對經營老人中心的熱忱跟熱情。 參觀時,督導姐姐突然尖叫:「阿嬤~!!!」原來是碰到老人中心的打掃阿嬤正在拖地,督導姐姐一邊大聲〈 我想,要經營老人家的機構,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顆關懷跟熱情的心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